2025年9月12日,戴永红院长应邀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2025“看中国·听世界”论坛,并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与增进开放包容发展”分论坛上发表了精彩讲话。
本次论坛以“高质量合作与全球和平稳定发展”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及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承办。中联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马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副主席法里亚斯,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韦林,安第斯议会前议长、秘鲁国际政治研究院院长帕切科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43个国家的200余位政党政要、智库学者、工商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成就为全球发展繁荣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从不同维度推动引领了国际互利共赢合作,促进了全球和平稳定,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确定性和正能量。此外,论坛还举行了成果发布、全体会议、平行论坛等活动,同时聘请塞韦林、帕切科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吸收7家国外智库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戴永红院长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深圳青年在文明交流互鉴与增进开放包容发展中的作用》的发言,从历史回响中的文明智慧、现实挑战中的互鉴实践、青年使命中的开放未来三个维度,向中外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戴院长特别指出,面对文明交流中的挑战,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的青年学子们积极探索出了三条实践路径:
一是“语言+技术”破壁,通过在开发智能翻译系统时嵌入文化适配模块,让“深圳故事”的翻译不仅准确,更能传递其背后的发展逻辑与经验总结。例如,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在训练AI模型,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二是“田野+学术”深耕,青年志愿者深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乡村,记录当地对中国扶贫经验的接受过程,进而形成基于中国扶贫经验的本国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三是“青年+平台”联动,策划组织了三届“大湾区杯”区域国别学知识能力大赛,鼓励青年学子“用外语认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2024年大赛吸引了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共191所高校的1531名本科硕博学生参赛,决赛网络直播观看人数近10万。
戴永红院长最后表示,深圳是一座因开放而生的城市,从“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到“一秒处理亿级数据”的超算中心;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到“20+8”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深圳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他希望深圳能成为世界文明互鉴的“中国窗口”,深圳大学青年学子也将在这片热土上,用语言解码文明,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用行动践行包容,让差异成为合作的起点;用创新定义未来,让文明互鉴焕发新的生机,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携手,走出属于中国青年的开放之路、包容之路、共赢之路。

一校:李 甜
二校:付 乐
三校:戴永红